《史记》中,能让司马迁赞誉的人不多,吴太伯是其中一人。
太伯乃勾吴国之始君王、吴文化之始祖。
司马迁借用孔子的话赞曰:“太伯可谓至德也矣。三以天下让,民无得而称焉。”
孔子为何称颂太伯为“至德”?
太伯三让天下!
吴太伯像
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记载:
“吴太伯,太伯弟仲雍,皆周太王之子,而王季历之兄也。季历贤,而有圣子昌,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,于是太伯、仲雍二人乃奔荆蛮,文身断发,示不可用,以避季历。季历果立,是为王季,而昌为文王。太伯奔荆蛮,自号勾吴。荆蛮义之,从而归之者千余家,立为吴太伯。”
译文:
太伯、仲雍二人是亲兄弟,生父即周太王。王位应传嫡长子,太伯为嫡长子,故太伯是当仁不让的继位人。但是太伯看到父亲特别喜欢三弟季历,且有意传位于他,而三弟本人也确实贤能。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,太伯决定主动让位。
父亲病重,太伯带着二弟仲雍假借采药之名,远走荆蛮(后为吴国)。父亡,为让三弟顺利继位,作为长子的太伯拒不回去发丧。为表让贤决心,他进而文身断发,以示决绝之意,以此大不孝的行为来完成对父亲的孝道。
太伯让位举动感动了当地百姓,大家纷纷投靠跟随。太伯自号“勾吴”,故后来周天子为嘉奖太伯义举封他为吴王,吴国自此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