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主页 >  镇江历史名人  >  名人故事列表  >

唐诗里的故事——一咏三叹杜秋娘

作者: 转摘          点击数:338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劝君莫惜金缕衣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劝君惜取少年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花开堪折直须折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莫待无花空折枝

     大唐王朝总离不开女人的身影,娇娆者如杨玉环,刚桀者如武则天。前面两位是妇孺皆知的,而提起这首《金缕衣》,牵带出来的却是京江女杜秋娘

    说起杜秋娘,也是唐代一个很有名的女子,润州(今镇江)人。杜秋娘出身卑贱,但却冰雪聪明,不仅有南方玉人的内秀隽美,更是能歌善舞。琴棋书画,赋诗填词,出类拔群。她早先是唐朝元和年间的藩镇--镇海节度使李錡的家妓。说起李錡,应该算是唐室宗亲,他是淮安王李神通(李世民的堂叔)的六代孙。杜秋娘能歌善舞,李錡最喜欢听她唱这首《金缕衣》曲。

    这首诗,因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,故流传极广。有人认为此诗是及时行乐的颓废之音,有人却一反其意,认为是催人“积极上进”,激励人把握住少年时光,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。依我看,未免都有些偏颇。这首诗歌表现的是唐人开朗乐观的精神,如将此诗只理解为沉迷酒色之乐,那就太狭隘了,就像将“醉卧 沙场君莫笑”理解成为军纪松懈,战士们临打仗还在酗酒一样。但单纯理解为让人“刻苦上进”,也不是此诗的本意。其实,这就是一个认识问题,怎么才算“惜取少年时”?唐人的精神是健康乐观的,所谓“一生大笑有几回,斗酒相逢须醉倒”这样的豪气和精神,正是盛唐人的气质。盛唐时的人个个都想活得精彩,既想享受快乐,美人欢歌一醉方休;也想建功立业,如烟花一样绚烂在天空上,让大家羡慕。这两者,缺了一样就不算精彩的人生。
    李錡后来因妄图割据一方,被唐宪宗消灭。杜秋娘也被籍没入宫,后来因秋娘灵巧聪慧,被指定为皇子的“傅姆”。所谓“傅姆”,就是师傅加保姆――既管生活又管学习。好不容易皇子长大后被封为漳王,此时杜秋娘也年老了,该过个平安的晚年了吧。殊料漳王被“甘露之变”的主谋之一郑注诬告,皇帝削却漳王的爵位,杜秋娘也被打发回老家,晚景相当凄凉。杜牧过金陵时,曾见过两鬓如霜的杜秋娘,并为之感叹,写了这样一首长诗《杜秋娘》,因此诗比较长,我们一段段地评:
        京江水清滑,生女白如脂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其间杜秋者,不劳朱粉施。

          老濞即山铸,后庭千蛾眉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秋持玉斝醉,与唱金缕衣。
    这段说杜秋娘是金陵女子,肤白如脂,相貌极美。“老濞”指李錡,用汉代典故《史记•吴王濞列传》:“(吴王刘濞)乃益骄溢,即山铸钱,煮海水为盐”。旧时铸钱和盐政都是中央才有权办的,私自经营就是不服从中央的表现。这段总体就是说杜秋娘是李錡所贮的家妓之一,经常唱金缕衣给李錡听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濞既白首叛,秋亦红泪滋。吴江落日渡,灞岸绿杨垂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联裾见天子,盼眄独依依。椒壁悬锦幕,镜奁蟠蛟螭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低鬟认新宠,窈袅复融怡。月上白璧门,桂影凉参差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金阶露新重,闲捻紫箫吹。莓苔夹城路,南苑雁初飞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红粉羽林杖,独赐辟邪旗。归来煮豹胎,餍饫不能饴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咸池升日庆,铜雀分香悲。雷音后车远,事往落花时。
    这段是说李錡被擒斩时,杜秋娘也不得不告别家乡,被押入宫中。唐宪宗为她的美貌吸引,“宠幸”了她(“低鬟认新宠,窈袅复融怡”)。然而不久,唐宪宗就死去了--“铜雀分香悲”(用曹操临死时分香给众姬妾的典故)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燕禖得皇子,壮发绿緌緌。画堂授傅姆,天人亲捧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虎睛珠络褓,金盘犀镇帷。长杨射熊罴,武帐弄哑咿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渐抛竹马剧,稍出舞鸡奇。崭崭整冠珮,侍宴坐瑶池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眉宇俨图画,神秀射朝辉。一尺桐偶人,江充知自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幽茅土削,秋放故乡归。
    这段说杜秋娘被任命为皇子“傅姆”,她精心照料皇子,让他长成一个“崭崭整冠珮,侍宴坐瑶池。眉宇俨图画,神秀射朝辉”英俊少年,但不幸却被人陷害--“一尺桐偶人,江充知自欺”(用汉武帝时江充谗害太子的典故)。于是“王幽茅土削”――皇子漳王被幽禁,杜秋娘也被迁返回乡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觚棱拂斗极,回首尚迟迟。 四朝三十载,似梦复疑非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潼关识旧吏,吏发已如丝。 却唤吴江渡,舟人那得知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归来四邻改,茂苑草菲菲。 清血洒不尽,仰天知问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寒衣一匹素,夜借邻人机。
    杜秋娘回到故乡,已过是三十多年后,她老了,她相识的旧人也老了(“潼关识旧吏,吏发已如丝”),回到家中,也是面目全非,院中全是荒草,四邻也都换了人,早不认识了。杜秋娘叫天不应,悲啼泣血。然而,没有办法,还要生活,她非常穷困,就连织布,也要趁夜深时借邻居的纺机一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昨金陵过,闻之为歔欷。自古皆一贯,变化安能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夏姬灭两国,逃作巫臣姬。西子下姑苏,一舸逐鸱夷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织室魏豹俘,作汉太平基。误置代籍中,两朝尊母仪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光武绍高祖,本系生唐儿。珊瑚破高齐,作婢舂黄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萧后去扬州,突厥为阏氏。女子固不定,士林亦难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射钩后呼父,钓翁王者师。无国要孟子,有人毁仲尼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秦因逐客令,柄归丞相斯。安知魏齐首,见断箦中尸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给丧蹶张辈,廊庙冠峨危。珥貂七叶贵,何妨戎虏支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苏武却生返,邓通终死饥。主张既难测,翻覆亦其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尽有何物,天外复何之。指何为而捉,足何为而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耳何为而听,目何为而窥。已身不自晓,此外何思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因倾一樽酒,题作杜秋诗。愁来独长咏,聊可以自怡。
    最后这段是说,杜枚从金陵这儿过,听到杜秋娘这些事情后,为之感叹不已。杜枚这段中大掉书袋,什么“夏姬”、“西施”、“薄姬”、“冯小怜”、“萧后”(隋炀帝萧后)等一系列被人抢掠,经历过好几个男人的著名美人,统统数了一遍。接着又大发感慨,说女子固然红颜薄命,我们文人何尝不是呢。杜枚又把管仲、姜子牙、李斯、苏武、邓通等一大堆人的不同命运说了一番,思前想后,还是说造化弄人,任何人都逃不出命运的安排。
    但总观杜秋娘的一生,她是靠自己的实力改变命运,不仅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了名播江南的歌伎,更因此演绎了让人一阅三叹命运故事。

    

杜秋娘传奇

 

 
 
  【名人介绍】
      杜秋娘(约791—?),《资治通鉴》称杜仲阳,后世多称为“杜秋娘”,是唐代金陵人。
15岁时成了李锜的妾侍。元和二年(807年),李锜正式起兵造反。后来李锜造反失败,杜秋被纳入宫中。后受到唐宪宗宠幸。元和十五年(820年)唐穆宗即位,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。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,杜秋赐归故乡。杜牧经过金陵时,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,作了《杜秋娘诗》,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。
诗中附了一段注:“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。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李锜长唱此辞。”并没有说这首七绝是谁所作,但后世多归入杜秋娘的作品,包括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 
 

   

今日浏览量:58次   昨日浏览量:47次  你是第 24293  位访客   自2020年7月1日以来共 74895 位   平均每日浏览量:74次    平均每日IP量:24个     最高浏览量:422

Copyright©2017-2018 360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设计、策划: 江苏省镇江市“三国演义”学会 

备案许可证号:苏ICP备20039371号 

ALEX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