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传汉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在庱亭(今吕城)屯兵垦荒,以筹军饷,并筑城御敌。吕城在屯垦中发现,韭菜有提神壮阳、健胃治痢、消炎止痛之功能,同时它是多茬性生长植物,一年栽一次,月月可收割,而且它耐干旱、抗涝渍,种植之后,省工省本,利于管理。于是,吕蒙灵机一动,令伙房将面粉捏成面团,再将韭菜切碎作陷,制成韭菜饼,放进锅中,加油煎烤。稍时饼熟。顿时,清香扑鼻,令人垂涎。吕蒙将韭菜饼分发给士兵食用,士兵们胃口大开,大呼“好吃”,无不将此称之为“奇饼”!从此吕蒙便把这韭菜饼命名为“烤饼”,并作为军队作战时必备干粮,随身携带。
此后,“烤饼”的制作方法从军队传到民间,民间并把它叫作“吕蒙烤饼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