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主页 >  名人故事列表 >  成语故事列表  >  民间故事列表  >

 

 

 

 

 

镇江民间故事

 

“一招一隐”——戴颙

作者: 转载          点击数:318

     据史料记载,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、音乐家戴颙[yóng](377年——441年),字仲若,由浙江隐于镇江的兽窟山(今镇江城南招隐山),宋武帝刘裕爱慕其才,招他入朝为官,但他以隐明志,矢志不移,婉言相拒。他隐于山林之中,不求仕禄,甘着布衣,为倾心音乐创作,攀登艺术高峰。他常携斗酒双柑和桐琴,于林中石边静听黄鹂啼鸣,又以自身悟性,从黄鹂的歌喉中去感悟乐律。隐居中,他先后创作了十五部曲谱和一部长曲,其中《游弦》《广陵》《止息》三部惊世之作成为千古绝唱。

  “帝之招,颙之隐”,这一“招”和一“隐”,已成为千古佳话,在一代代的镇江人中口口相传。后人为了纪念戴颙之隐,改兽窟山为“招隐山”、“戴公山”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在招隐山前,有一座历经沧桑、古朴凝重高大的石牌坊,顶部的横额刻石为“宋戴颙高隐处”,下方刻有“招隐”两个特别醒目的大字。招隐坊的两根石柱内外,分别刻有两副楹联——

              内联是:读书人去留萧寺,招隐山空忆戴公。

              外联是:烟雨鹤林开画本,春咏鹂唱忆高踪。

  内联用“人去”“山空”,表达了对昭明太子萧统和音乐家戴颙两位隐有所为的赞美和思念;外联再现了当年米芾父子,隐于镇江南山,寄情山水,开米氏烟雨之画风,也再现了当年戴颙隐居山林,听鹂操琴之神韵。这一坊二联,道出了招隐山的沧桑历史和在此归隐的名士,还表明了这里是一方“高隐之地”,这里积淀着人文荟萃的古代隐士文化。

 

   

今日浏览量:62次   昨日浏览量:47次  你是第 24294  位访客   自2020年7月1日以来共 74899 位   平均每日浏览量:74次    平均每日IP量:24个     最高浏览量:422

Copyright©2017-2018 360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设计、策划: 江苏省镇江市“三国演义”学会 

备案许可证号:苏ICP备20039371号 

ALEX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