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释义】 剪短头发、身上纹图案之意。
【出处】 《左传》哀公七年说:仲雍在吴,“断发文身,裸以为饰“。
【相关人物】 泰伯、仲雍奔吴来到江南,关以句容为中心建立了“句吴”国
【成语故事】
《左传.哀公七年》:“大伯端委以治周礼,仲雍嗣之,断发文身,赢以为饰,岂礼也哉?……”
子贡对吴国太宰伯嚭说:“周太伯穿朝服、戴朝帽实现周礼,仲雍继承太伯作君主,他剪断头发、又在身上刺花纹,赤裸着身体作为装饰,这是不合于礼的啊!”后因以泛指少数民族的装束习俗。
商末,周太王长子泰伯为了遂父亲的意愿,避让王位,携二弟仲雍一起从陕西宝鸡岐山迁徙至东南方的宁镇地区,史称“泰伯奔吴”。《史记. 吴太伯世家》曰:“太伯、仲雍二人乃奔荆蛮,文身断发,示不可用。”泰伯、仲雍来到江南后,融入当地土著人习惯,断发文身,并把中原的农业生产先进技术传到江南,逐步得到了当地人的爱戴和拥护,归顺者有千余家。时值商末战乱时期,泰伯建立了以句曲山(茅山)为中心的江南第一个国家“勾吴国”,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巧合的是,时隔几百年后的西汉时期,同样在中原陕西咸阳的茅盈、茅固、茅衷三兄弟,循着泰伯、仲雍的足迹,来到江南的句曲山,修练和传布道教,被后来人尊称“三茅真君”。在他们修道的句曲山,也因此而改名为茅山,依次三个峰被命名为大茅峰、二茅峰、三茅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