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释义】 寻:找;章:篇章;摘:摘录。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,在写作时套用。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,缺乏创造性。
【出处】 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:“遣都尉赵咨使魏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
【相关人物】 孙权
【成语故事】
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,曹操去世,太子曹丕接替曹操作了汉丞相魏王。同年四月,刘备称帝,国号汉,史称蜀汉。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,改鄂州为武昌,并随即修筑武昌城。十一月,魏王曹丕称帝,改雒阳为洛阳。
夹在刘备、魏帝曹丕之间的孙权,一方面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,并要求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。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备战准备。十一月,魏帝赐给孙权九锡,册封其为吴王、大将军、领荆州牧,节督荆、扬、交三州诸军事。同年,刘备兴兵问罪,讨伐孙权。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,迎击刘备。另外派出博闻多识,应对敏捷的赵咨出使魏国。由于孙权的聪明睿智,于次年的彝陵之战中大破蜀军,化解了凶险。(彝陵之战实际上是刘备发起的复仇战争,因吕蒙杀了关羽,孙权此时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,并向曹操称臣。)
当时赵咨出访魏国,见到了魏文帝曹丕。曹丕很有才能,他用轻蔑的口气问赵咨说:“你们吴王有学问吗?” 赵咨回答说:“我们吴王胸中有雄才大略。空闲时,他阅读各种书籍,研究历史经验,可不像那些书生只知抄抄写写、摘记一些词句(原文是‘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’)”。
确实,孙权就像赵咨说的那样,不但自己博学群书,而且还劝学吕蒙学习,最终登上东吴大帝的宝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