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主页 >  成语故事  >  成语列表  >
 

与镇江有关的中国成语

      成语】:升堂拜母         阅读数:298 次
 

 【释义】进入后堂去拜见友人或故人的母亲。指结成深厚的情谊,如同一家。

 【出处】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“坚子策与瑜同年,独相友善,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,升堂拜母,有无通共。

【相关人物】  孙策   吴国太

 【成语故事】

东汉末年,董卓废少帝,立献帝,自为太师,他独断专政,不听他人意见,飞扬跋扈,他的倒行逆施,引起各路军阀的不满,准备讨伐董卓,孙坚也是其中积极的一个,可是他无法抛下家眷,左右为难,苦无良策。

孙坚的长子孙策,那时才15岁,他结交了不少江东名士,很有些少年英伟的名声。舒城有个周瑜,年龄与孙策相仿,也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少年,慕名从舒城来到江东拜访孙策,两人在一起谈论时事经纬,武艺韬略,十分投合,成了好朋友。

周瑜见孙坚满面愁云,问明缘由后对孙策说:“我家有一所宅院空着,可安置你全家住下,伯母如果愿去,是很方便的。”孙策回去一说,孙坚和夫人也很赞成。这样,孙坚心中的石头总算放下了,就把搬家的事交给孙策去办。

孙策把母亲、弟妹以及家常需用器物搬迁到了舒城。周瑜对孙母吴氏十分尊敬,把她当作母亲侍奉,每天一早,必与孙氏兄弟一同来到堂上跪到孙母面前,一起向母亲叩拜请安(升堂拜母),每到这时,吴氏总是喜不自禁,伸出双手先把周瑜搀起,把他当作儿子看待。由于,周瑜与孙策年龄上相差无几(周瑜只比孙策小两个月),且志趣相投,故如同胞弟一样亲近,感情极好,如家人一般。


 

  【相关人物】
   孙策(175-200年) 东汉末年名将,三国时吴国奠基者,孙权的哥哥。字伯符,吴郡富春(今浙江富阳)人,生于曲阿(今镇江丹阳)。公元191年,孙坚因攻打荆州牧刘表而被刘表的部下黄祖埋伏所杀,孙策当时十七岁。由孙贲(孙坚的侄子)护送孙坚的遗体返回江东,葬孙坚在曲阿(今江苏省丹阳市)。三年守孝期满后,孙策投奔舅舅吴景,在曲阿招兵买马。兴平元年(194年),孙策带着数百人去见袁术,向他要回了其父孙坚的旧部数千人。此后,他率领这支队伍,先后击败刘繇、王朗,占据曲阿、扬州、会稽。继而攻占了皖城、江夏、豫章等地,奠定了东吴疆域。建安三年(198),被封为讨逆将军、吴侯。孙策平定江东后,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,自已率兵准备渡江北上袭击许都,迎接汉帝,不幸在丹徒汝山遇刺身亡,葬于丹徒城南。孙权称帝后,追谥长沙桓王。(资料来源:《辞海》,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军事分册、中国历史分册,《光绪丹徒县志》)
【相关人物与镇江关系】 出生于镇江丹阳,后在丹徒汝山遇刺。
 

   

今日浏览量:58次   昨日浏览量:47次  你是第 24293  位访客   自2020年7月1日以来共 74895 位   平均每日浏览量:74次    平均每日IP量:24个     最高浏览量:422

Copyright©2017-2018 360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设计、策划: 江苏省镇江市“三国演义”学会 

备案许可证号:苏ICP备20039371号 

ALEX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