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释义】 瞑目:闭眼。死了也不闭眼。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。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。
【出处】 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坚传》:“今不夷汝三族,悬示四海,则吾死不瞑目。”
【相关人物】 孙坚
【成语故事】
东汉末年,凉州豪强军阀董卓率兵进军洛阳,废少帝立汉献帝,并纵火焚烧洛阳周围数百里,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和反抗。孙坚是东汉末年人,为郡县吏,后因军功被提拔为长沙太守。孙坚与袁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,并大骂董卓逆天意,行事残暴无道,誓与他不共戴天,表示如不灭董卓三族,把他头砍下来悬示全国,死也不能闭眼睛(死不瞑目)。
关东诸侯讨董之战,是汉末时分中原地区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。双方参战人员众多,覆盖范围也很广。不过,这场战争由于关东诸侯的裹足不前而变得虎头蛇尾。持续一年的战斗中,关东诸侯仅有区区数人是真的在为消灭董卓而奋战。这其中最卖力的,要算长沙太守孙坚。
自参战以来,孙坚先后在梁东及阳人地区与董卓遭遇,并大败胡轸和吕布。孙坚的胜利令董卓惊恐不已。当年平定西北叛乱,董卓曾与孙坚共同作战,对于孙坚的战斗力,董卓非常了解。因此,他反复提醒部下要小心孙坚。为了对付孙坚,董卓一面调兵遣将,率军在洛阳城外挡住孙坚,一面派李傕前往孙坚军营,以封官、及嫁女给孙坚的儿子孙权来拉拢孙坚。
不过,董卓的劝降遭到了孙坚的拒绝。孙坚对李傕说了这样一番话:“董卓大逆不道,悖逆大汉皇室。我恨不得杀了董卓的三族以昭示天下。否则自己即便自己死了都闭不上眼睛(死不瞑目)。面对如此奸贼,怎会做出与之和亲的荒唐事呢?”
不久之后,孙坚在洛阳城外与董卓大战,并成功收复了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东汉都城。
死不瞑目,出自孙坚的这句话,形容虽死而心犹未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