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镇江有关的中国成语
【释义】 故:故人,老朋友。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,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。
【出处】 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 聘于郑,见子产,如旧相识。”
【相关人物】 延陵季子 季札
【成语故事】
季札在鲁襄公二十九年的那次外交访问,在每一个国家都非常受欢迎。而在郑国,季札见到了郑国的大臣子产(子产是郑穆公之的孙子,公子发子国的儿子)。他俩头一次相见,就好象是老朋友再相会一般。(一见如故),结下了深厚的友情。
季札认真观察郑国的政治形势,形成了自己的看法。
季札对子产说:“郑国的执政者生活太奢侈了,郑国的祸难很快就要降临了,郑国的政权将来必然会落到您的手上。您执掌政权,应该谨循礼制。不然,郑国就要败亡了。”子产认为季札的观点非常正确,将季札的劝告谨记在心。
正如季札所预料的那样,不久,郑国就发生了动乱。郑国的贵族公子们为了在国君面前争宠而互相残杀,他们当中还有人想杀害子产。公子中有人说:“子产是位仁者,郑国能生存就是因为有子产,不要杀他!”众位公子们这才作罢,子产侥幸逃过一劫。
子产担任郑国的国相后,遵循礼制,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:承认私田的合法性,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;公布成文刑法;保留“乡校”,听取“国人”意见。
子产采用“宽猛相济”的治国方略,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,使郑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。
季札是一个具有卓越政治智慧的人,他一到郑国,很快就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清了郑国政治的弊病所在。季札敏锐地判断出郑国的政权必将落在子产的手中,因此,他从善意的角度出发,对子产进行了规劝。子产也是一个具有卓越政治智慧的人,他虚心接受了季札的劝告,并付之于行动,为郑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季札(前576年一前484年) 亦称“公子札”。春秋时吴国贵族。吴王诸樊弟,多次推让君位。封于延陵(今江苏丹阳延陵镇一带),称“延陵季子”。后又封州来(今安徽凤台),称“延州来季子”。吴王餘季四年(公元前544年),出使鲁国,在欣赏周代传统的音乐诗歌时,加以分析,说明周朝和诸侯的盛衰大势。继游历齐、郑、卫、晋等国,与晏婴、子产、叔向等人评论时势。(资料来源:《辞海》)
Copyright©2017-2018 360.CN All Rights Reserved
设计、策划: 江苏省镇江市“三国演义”学会
备案许可证号:苏ICP备2003937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