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主教,源自希腊文的 καθολική,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,尊玛利亚为圣母,约明末传入中国。镇江是天主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,据《丹徒县志摭余卷二 舆地志•寺观》记载:丹徒天主教,在明万历已亥年有主教士利玛窦由上海来此,明天启四年(1625年),天主教司铎(神甫)高一志来镇江传教。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《中英天津条约》 、《中法天津条约》后,清同治三年(1864年),法国神甫雷遹骏乘法国“布代尔”号炮舰来镇江,在城西外大云坊(银山东边)贱价购地,第二年建成教堂传教,后教堂所在的这条街改名为天主街
(现在大西路人民街)。随同雷遹骏来镇江的法国神甫金式玉认为“传教最有效的方法是办慈善事业。”遂在镇江先后办了施诊所、救火会、孤儿院、鲁仪小学和女子小学。
他们规定,凡在教会学校读书的,都要学习宗教课程、参加祈祷活动。清光绪七年(1881年),外国传教士在镇江英租界二马路新建仿歌特式建筑风格的圣心堂(抗日战争时毁于战火),当时有教徒400人左右。
现在位于镇江的天主教堂全部被毁,位于中华路与大西路之间的天主街已改名为“人民街”,镇江著名的宴春酒楼在路口。
|